近年来,宾川县政协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基本遵循,充分发挥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和委员履职“服务为民”的主体作用,在一线解疑释惑、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在助力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人民政协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作用,在“为民服务”中彰显政协履职担当。
建立机制,强化为民服务。宾川县建立政协委员“四联系”制度,让政协委员勤奋履职有平台,积极工作有阵地,真正让委员深入基层察民情、吸民声、汇民智。建立政协机关联系制度。认真开展主席会议成员走访委员、党组成员走访党外委员、各专委室联系服务委员企业等工作,十届政协以来党组成员共联系党外委员50人次,主席会议成员联系委员70人次。建立行业、界别委员工作室联系制度。积极筹措资金建设委员工作室20个,扎实开展服务界别群众工作。如农业界别委员工作室积极发挥联系一界、团结一片、引领一方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履职尽责、履职为民、履职担当,委员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服务界别群众100余人次,使委员工作与县委、县人民政府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为宾川农业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如陈贵军委员工作室对驾驶员开展安全培训,推出对非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职在编的一线工作人员所驾驶的车辆免费安全检测服务,对基层一线工作人员五个群体的机动车免费安全检测服务,据估算五年总免费金额达56万元。建立协商议事联系制度。明确全县10个乡镇辖区协商议事室有1至2名县政协委员挂村(社区)开展好协商工作。政协委员聚焦平安建设、农村移风易俗、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易返贫乡村发展的重点、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等重点工作开展协商议事。共组织开展协商议事活动167场次(其中“开展院坝协商·建设文明村寨”行动专题协商32场)。建立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明确每名政协委员就近、就地、就岗联系3-5名界别群众和身边群众,每年至少联系2次的工作机制。全县18个界别222名政协委员分别联系群众884人,建立起常态化联系制度,让委员服务群众、群众联系委员有阵地,打通了委员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
聚焦民生,主动献计出力。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巩固中发展,以创新进取精神多献计出力推动工作新发展。围绕发展献计出力。县政协委员就推进殡葬改革、创建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林长制工作、重大项目建设、光伏能源产业发展、县城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等工作开展专题视察,积极推动重点工作的推进落实。广泛开展民主监督,派出60名政协委员参加县政府常务会议30场次,选派33名政协委员参加阳光司法听证会46场次,选派75名政协委员和政协干部参加事业单位招考等工作监督36场次。主动作为献计出力。举办农村电子商务培训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举办葡萄直播带货大赛,激发本土电商直播带货热情。举办“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培训班,助力山区产业发展。积极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关注全县教育事业发展,示范带动作用,慷慨解囊、鼎力相助,共为金牛四小建设筹集资金100余万元。及时反映社情民意。紧紧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界别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把界别群众提出的问题、表达的意愿,通过撰写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和提案、反映有分量的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及时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提供有益参考。先后收集社情民意信息100余条、刊发社情民意信息48期,向州政协报送社情民意信息50余条、被采用19条,部分信息受到州、县领导批示。
凝聚共识,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注重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政协履职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群众的参与性。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依靠统一战线充分利用民主党派、工商联等组织,做好联系群众的工作。发挥宗教团体在团结引领广大信教群众依法开展宗教活动、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发挥自身优势服务社会和群众中的积极作用。如在75周年国庆之际,统战系统州县政协委员组织全县宗教界代表人士近100人参加升旗仪式,表达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和美好祝福。广泛凝聚思想共识。州县政协委员深入界别群众宣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让界别群众增进对重要政策、重点工作、重大举措的理解认同。如深入到鸡足山佛教协会、民族学会等地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宣讲5场次;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县期间,各界政协委员拍摄短视频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牢固树牢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为民惠民体现担当。广大政协委员立足岗位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为脱贫地区提供技术服务、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义医义诊、法律和政策宣传907场次,受益群众2.5万余人,办理实事146件,帮助乡村发展产业项目13个,充分彰显了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为民尽责的情怀和担当。
宾川县政协 张文权 刘东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